当前位置:首页  › 共享资源

共享资源

1 面向全校,实现资源共享

广西大学是广西最早建设校园网络的学校,也是最早接入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(CERNET)的全国100所大学之一。目前铺设光纤连接了所有的教学楼、实验楼、办公楼、教工宿舍和研究生本科生宿舍,我校教师和学生均可采用有线和无线方式接入。通过校园网,经用户认证系统进行身份认证,即可使用生物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各项资源。中心实现了"时间、空间、内容"三开放,为校内各学院、专业的学生提供优质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。中心虚拟仿真实验内容涉及六大模块,57项虚拟实验和4个仿真实训项目,校内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学院,如农学院、动科院、林学院、生科院、轻工与食品及环境工程学院等单位均可共享。时间上,大部分实验实现24小时开放;空间上,开放时间内,学生不仅可进入相关的开放实验室进行虚拟实验,还可通过网络访问虚拟实验的网上实验系统,完成实验操作;内容上,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,还可自行设计实验项目、实验流程,完成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内容。

2 面向社会,实现资源共享

中心以"互惠互利"的方式,面向相关企业、研究所及区内外兄弟院校开放虚拟实验平台,成为广西多所高校,尤其涉及生物工程、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的虚拟实验和实训基地,如广西梧州学院、广西钦州学院、广西贺州学院、广西河池学院、南宁学院等均可利用中心"虚实结合"的实验教学平台,完成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。中心开发的生物制药工厂三维虚拟仿真实训、啤酒发酵工厂三维虚拟仿真实训、发酵乳品车间虚拟仿真实训、药物制剂三维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,教学效果良好,获得用户一致好评。

中心与合作企业也实现了虚拟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。虚拟工厂实践训练平台,支持合作企业新员工的技能培训。征集员工使用和反馈的意见,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虚拟工厂实践训练平台的教学资源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,以中心为平台,架起校企联合、产学研结合的桥梁,构建教学、研发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。

3 深化校企合作,进一步完善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

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各学科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,与合作企业继续完善六大模块虚拟仿真实验项目,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增强虚拟实验的交互性,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,在此基础上,加强中心与校内外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合作,进一步宣传和推广中心具有自主创新特色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。

4 进一步加强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

进一步扩大平台资源共享容量,提升平台软硬件水平、突破软硬件系统瓶颈,不断提升网络设施标准。进一步完善管理平台功能和兼容性,通过应用虚拟化、远程桌面等技术手段加强不同类型、不同架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集成力度和效果。加大用户权限开放范围,进一步优化面向院内、校内、校际、社会的用户权限管理结构。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逐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,包括中小学等。通过逐步扩大平台校内外用户数目,最终提升中心在国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的示范辐射作用。

5 进一步加强中心硬件建设,为开放共享提供条件支撑

在现有设备条件的基础上,将改造中心控制室和网络布线,依据资源不断建设和集成的需要,新增高端服务器、磁盘阵列存储、全数字切片扫描设备,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等,更好地支持多并发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、流媒体点播、动画播放、课件资源共享等需求,保证教学平台的数据吞吐量和运行稳定性。

6 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,确保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

在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,建立完善中心经费投入、用人、分配、考核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,让经费使用、用人管理和运行管理制度化;建立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改革创新及考核办法,进一步明确实验室开放管理细则,包括开放的形式、程序和激励措施等,切实调动实验教师、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各方的积极性,并定期进行考核,以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,确保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。